新生儿是人生中最特殊的阶段,很多生理现象都不同于其他时期。现在新手父母养孩子特别难,因为我们这一代,兄弟姐妹少,接触新生儿的机会也少。没有原来大家庭一起养孩子的情况。面对新生儿的出生,一家六口人常常手忙脚乱。
今天总结了金月亮总结的整个新生儿护理经验。建议你收藏!
避免过度保暖
中国人普遍认为“细子无六月”,所以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被子一层又一层,夏天给孩子穿几层衣服,冬天裹襁褓。同时,他们认为“坐月子”看不见光,吹不到风,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极其闷热。
新生儿热蒙综合征是一组以缺氧、发绀、高热、多汗、脱水、昏迷、惊厥、因过度温暖而窒息致呼吸循环衰竭为特征的综合征。死亡率极高,幸存者往往会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的衣服要随着天气的冷热增减,一般比成人多一件衣服;要选择合适的帽子,避免帽子太小在头上留下印记,还要注意头皮是否发热。注意开窗通风促进空气流通,开空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睡觉时,袋子不要盖在脖子上,以免盖住口鼻,影响呼吸。
避免以俯卧的姿势睡觉
趴着睡容易出现婴儿猝死综合症。有数据显示,趴着睡的婴儿猝死风险是趴着睡的2.3到13.1倍。自从1994年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仰睡以来,美国每年的婴儿死亡率下降了50%以上。
产后延迟洗澡及洗澡后保暖
新生儿出生后,助产士会擦掉母亲的血、羊水和皮脂。剩余的胎儿脂肪可以保护体温。通常,婴儿出生后24小时洗澡。所以,宝宝出生后不干净不要急着洗澡。
在家洗澡的新生儿要迅速擦干身体,迅速穿好衣服,放在妈妈身边。经常发现新生儿的家庭洗澡后不会给孩子穿衣服,笨手笨脚,不知所措,生怕伤到孩子。穿衣需要半个小时,家人要多练习,熟能生巧。
特别是宝宝比较胖,所以脖子、腋窝、肘关节、腹股沟等部位都要清洗干净,保持干燥,否则容易起皱纹。
避免尿布和尿布带(扣)太紧
我们经常发现健康新生儿的会阴、大阴唇、阴囊有明显的水肿。原因是尿布,衣服裤子,皮带,尿片扣太紧。尿布和尿布带松开后,水肿可在短时间内自行消退。
注意脐部护理
肚脐是易感性的窗口,感染可扩散引起门静脉炎、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有些病例甚至引起大网膜从肚脐脱出进行手术。目前脐部护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医用酒精、络合碘等消毒剂消毒;另一种是用清水和无菌水自然干燥。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注意臀部护理
新生儿排尿排便频繁,大便稀薄呈糊状。另外,新生儿因为没有及时更换尿布,皮肤娇嫩,尿布疹非常常见。
新生儿需要及时换尿布。用清水清洗完他们的臀部后,考虑到普通湿巾含有酒精,可以选择婴儿用的一次性湿巾擦干臀部(有些专家不建议用湿巾擦屁股)。不建议用爽身粉或玉米淀粉代替臀部保护剂。
不要挤压乳房
新生儿在母体雌激素中断后出现乳腺肿大是正常的,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消退。很多家属认为,如果不挤,孩子长大了,乳房梗阻会影响母乳喂养,自己就没事了。
注意
湿疹是一种在新生儿甚至婴儿中患病率很高的皮肤病。湿疹婴儿应避免过度保暖,保持室内清爽状态,避免抓揉,及时去除汗渍,避免皮肤干燥,选择毛织品,控制环境中的过敏原,如花粉、动物毛发、皮屑等,洗澡时注意控制水温,温水浴最好。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选择低敏感无刺激的沐浴产品。
选择合适的面霜和润肤剂
新生儿皮肤干燥、皮肤皲裂、脱皮、湿疹的现象非常普遍。可以使用适当的面霜和润肤剂来保湿,以减少通过皮肤的水分流失,降低皮炎的风险。可以使用含有凡士林、甘油、橄榄油的润肤剂。婴儿润肤剂不能含有酒精、致敏香料和防腐剂,要温和涂抹。
提倡母乳喂养
世卫组织建议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物。具有营养丰富、易消化、经济方便、温度适宜、减少过敏、促进产妇产后子宫恢复、减少再次受孕机会等优点。同时可以促进母子关系。
0区分溢乳和呕吐
高乳症在新生儿中非常常见,表现为少量乳汁流出口腔,通常不影响生长发育,但反复溢乳可能是肺炎和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现。
呕吐是胃内容物通过口腔强行排出的过程。呕吐的机制和病因比较复杂,如吞咽母血、羊水、应激性溃疡、感染、颅内疾病、喂养不当、乳蛋白过敏、消化道畸形、胃食管反流病等。
避免奶呛
妈妈哺乳时可以躺在怀里,但要避免躺在床上喂奶,吃饭时也要避免捂孩子的口鼻(每年都有捂孩子口鼻致死的故事);
如果乳房泌乳快,可以用手指轻轻夹住乳房前端或轻轻按压乳晕,以减少乳汁快速流出导致孩子窒息。
喂配方奶时,避免混合奶粉后剧烈摇晃奶瓶,选择合适的奶嘴开口;宝宝饿久了不要喂;吃完后可以用空掌轻拍背部,促进胃内空气排出;
新生儿打嗝不要慌。
打嗝是新生儿很常见的现象,很多家属都很担心。通常情况下,在孩子剧烈哭闹时,应避免进食。如果你用配方奶喂养,避免用力摇晃奶瓶。可以用双手来回摩擦,避免瓶内大量气体。
吃饭时,乳头或奶嘴应完全包裹住孩子的嘴,避免吞咽过多空气;进食后,用空掌轻拍背部有助于排出吞咽的空气。有时,我们还发现给孩子喂点水或顺时针按摩腹部以排出空气有助于停止打嗝。
如果总是打嗝吐奶,就要考虑到奶蛋白过敏和胃食管反流的存在。
关注牛奶蛋白过敏(CMPA)
CMPA指的是身体对牛奶中一些蛋白质分子的免疫反应。这种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发病率比我们想象的要高,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该病往往缺乏特异性表现,多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血、进食量少、体重增长缓慢、哭闹等。也可表现为过敏性眼炎、湿疹。有的孩子表现为便秘,容易漏诊误诊。比如经常被误诊为肠炎,可能要多次就诊才会想到该病的可能性。
预防CMPA最重要的是坚持母乳喂养。如果没有母乳,CMPA应该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eHF)或氨基酸配方奶粉(AAF)喂养。不建议用羊奶或豆浆粉治疗CMPA。
乳糖不耐症不容忽视
由于新生儿乳糖酶分泌少,母乳和乳汁中的乳糖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排便次数增多。黄绿色稀便,泡沫多,可能混有奶瓣,大便酸臭,肠鸣音活跃(家属会经常听到肠鸣声)。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有腹胀、呕吐、哭闹和不安等症状。如排便频率低,不影响生长发育,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排便频率增加,体重增加。
注意补充维生素AD
婴儿普遍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D,会对孩子的眼睛、皮肤、骨骼和免疫力造成不良影响。这是一个常见的公共营养问题。
新生儿需要常规补充维生素AD,但很多家属不知道,也不重视。即使医生提醒,他们也不会买,或者买各种贵的保健品。
不要因为肠绞痛而恐慌
肠绞痛经常发生在小于4个月的婴儿身上。很多孩子在出生20多天后出现肠绞痛,表现为烦躁、易怒、不明原因的哭闹。每天至少持续3小时,每周至少3天,突然停止。宝宝生长不受影响,3-4个月大就不哭了。目前原因不明。有学者认为,其原因有胃肠功能紊乱、牛奶蛋白过敏、胃食管反流等。
数据显示,约有20-40%的婴儿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肠绞痛。家长无需恐慌,但在确诊肠绞痛之前,需要排除潜在疾病。当孩子夜间反复哭闹时,建议去医院进一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哭闹。
忌挑“马牙”
很多新生儿牙龈有黄白色颗粒,几周内可以消退,属于正常生理表现。很多人认为“马牙”会导致新生儿死亡或影响进食。因此,因摘“马牙”导致感染的案例不在少数。
另外,口腔上表面(硬腭)可见‘上皮珠’,属于正常现象,无需治疗。但是很多人担心七个以上会出人命,所以想尽办法摘下来,纯粹是没事干。
眼睛分泌物的正确处理
新生儿眼睛分泌物很常见。中国人习惯用母乳和茶水往眼睛里滴水,用舌头舔分泌物,甚至往眼睛里滴尿进行治疗。
眼睛分泌物可能是由结膜炎和鼻泪管阻塞引起的。新生儿结膜炎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眼病,大多数感染是通过产道获得的。严重者可导致角膜穿孔或失明。建议去眼科门诊进一步诊治,必要时送分泌物培养。
鹅口疮的正确治疗
新生儿鹅口疮很常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是口腔里的白色薄膜,不容易擦掉。应该和奶渍相区别。多为产道感染或哺乳时感染的乳头、乳器感染,或继发于营养不良、腹泻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注意新生儿安抚奶嘴和奶瓶的消毒。照顾者在接触孩子前要洗手,哺乳前要清洁乳头。
新生儿便秘
新生儿便秘在新生儿科门诊患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新生儿便秘的原因比较复杂,如胎粪排出延迟、肠道发育畸形(如肛门闭锁、先天性巨结肠)、早产儿肠道蠕动弱、新生儿功能性便秘、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电解质紊乱、各种感染(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等。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喂养不足和牛奶蛋白过敏。
新生儿便血
便血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严重时可引起贫血、休克和营养不良。原因很多,如吞服母亲血液、感染、窒息、颅内出血、急性肠胃炎、乳蛋白过敏、配制乳浓度过高导致渗透压过高、血液系统疾病(如维生素K缺乏)、消化道畸形、肛裂、冷冻母乳复温方法不正确等。需要根据孩子出生、产后情况、喂养方式、体检、辅助检查等进一步明确病因。
正确治疗发烧
新生儿发热常见于脱水发热、感染、颅内病变、溶血反应等。脱水多见于过度温暖、环境温度升高和吃得太少。孩子往往反应良好,手脚温暖。但需要注意的是,喂养不足引起的发热患儿,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尿量少,甚至尿片上出现橙红色结晶尿。对于脱水热患儿,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降低室温、适当减少包裹、宽松衣物、增加喂养等措施,如住院补液等。
如果是感染引起的发热,可伴有呼吸困难、反应差、循环不畅、皮肤灰暗、手脚冰凉等症状。新生儿抵抗力弱,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代偿能力差,病情进展快,败血症和颅内感染发生率高,极易引起感染性休克。
原创文章,作者:LoveCa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aomi.18jjii.com/14129.html